冷庫地基的類型介紹:
1)天然地基。地基有足夠強度不需人工加固的叫天然地基。
根據其土層不同,天然地基可分為:
a、巖石地基:如花崗巖、石灰巖、片磨巖、砂巖等。
b、碎石地基:經過風化后未膠結的散粒土,其粒徑大于2mm。
c、砂類土地基:粒徑0.05~2mm的砂粒。
d、粘性土地基:主要由粒徑0.05mm以下的土粒所組成。
e、雜填土地基:在原來的河溝及低洼地上由垃圾、碎磚瓦、雜物、松散土等堆填而成。一般不宜作為建筑物的地基。
2)人工地基。需采用人工方法來提高其承載力的地基叫人工地基。
人工地基一般采取的方法有:
a、土壤加固法:用重錘對素土結實,加碎磚石搗固,用水泥灌漿等。
b、打樁法:向地基打入木樁或鋼筋混凝土樁。
c、換土法:用砂、碎石、灰土或混凝土等替換土壤的表面弱土層。
地基的正在力不僅因土的種類不同而有差別,即使是同一種土,因孔隙大小、含水量不同,它的強度也差別很大,一般來說,土質松、含水量高,其承載力??;土質密、含水量低,其承載力大?;A是指直接承受冷庫建筑物的自重及其荷載,并將它傳遞給地基的結構物,基礎屬于建筑物的地下結構部分。
冷庫建筑對基礎的要求主要由:
1)具有足夠抵抗外力(擠壓、彎曲、剪切、傾覆和移動)的抗力。其斷面尺寸和形式應與作用在其上的荷載及地基的承載能力相適應,使其沉陷值在允許范圍之內。
2)具良好的抵抗潮濕、冰凍和侵蝕的能力。
3)均勻地承受冷庫的荷載,并將它均勻地傳給地基。